客户端
融媒矩阵
邮箱

汉学中西问 | 富萍萍:儒学实践与人文领导的探索

2025-07-15 10:55:24 来源: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

编者按:国外专家学者“齐鲁访学驻研计划”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ray雷竞技官网、雷竞技ray官网下载基金会、山东大学共同发起,山东出版集团大力支持,立足山东儒家文化资源富集优势,架设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桥梁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日,“齐鲁访学驻研计划”学者、美籍学者、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行为学教授富萍萍接受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专访,分享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感悟和见解。

“齐鲁访学驻研计划”学者、美籍学者、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行为学教授富萍萍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您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结缘的?您认为中华文化最吸引您的特质是什么?

富萍萍:我出生在中国,90年入了美国籍。但是家里父母没有文化,自己又生长批林批孔的年代,所以只有在批判过程中学了几句《论语》。从上小学一直到后来拿到博士学位从美国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对中华文化一直是无知的。我研究的是领导学领域,在香港时会给公司的老总们讲课。我总是鼓励大家要有自己的使命,告诉大家当领导一定要以大家的福祉为目标等,但是我自己一直困惑为什么需要那样做,也讲不清楚。所以,2010年女儿去美国读大学后,我就读了哲学系的硕士,主修中国哲学。然而,读了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当时,我和我的研究伙伴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了一些很“另类”的企业领导,比如苏州固锝锝吴念博,方太的茅忠群,河北黄骅信誉楼的张洪瑞,宁波的华尔推剪的钱模星等,他们都推崇传统文化。他们并没有“清规戒律”,但是都用儒释道的经典去教育员工、引导企业,他们的员工幸福指数很高,他们的企业也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读了一些书,听了很多讲座,对中华文化有了一点点的认识。经过几年的积累,虽然还只是开了个头,但是我已经体会到为什么英国的历史学家汤恩比先生会在70年代初整个中国经济非常低迷的情景下,反驳日本的哲学家池田·大作,说21世纪引领世界的不会是日本而是中国;为什么徐梵澄先生说不是儒学需要我们“复兴”,而是我们需要从儒学中汲取解决困境的智慧。

如果要说最吸引我的一点,那就是儒家的哲学是关于生命的学问。随着生命的完善,大家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的提高,这个学问也会越来越有价值。一旦有更多的民族接受它,它最终就可以给世界带来和平。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您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访问学者,对赴山东访学驻研有哪些期待?如果您正在进行驻研请您谈谈感受。

富萍萍:我参加了两届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活动,也经常看见孔子网的一些分享,我感觉儒学世界研究中心的作用正在慢慢地从各方面显现。26号那天听了Pozzo教授的报告,又与隔壁办公室的吴晓明老师交流了挺长时间,收获很大。Maria Marneli跟我说,她这次来曲阜,学到的有关孔子的思想比她想象的要多的多,她也非常兴奋。我意识到了儒学振兴、传播任重道远,也充分感受到了国家、政府对这方面的工作的重大支持,以及中心在向世界介绍儒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将起到的重大作用。

我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接触别的驻研学者,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向他们学习,让自己的研究能更加有深度、更有实际意义。我也希望中心能将驻研学者组织起来,在孔子网或其它地方开辟一个“驻研通讯”或“齐鲁学者之声”的平台,供学者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成果,推动儒学的传播。

另外,我接触了两位年轻的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她们对研究也很有兴趣,其中一位是博士生,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另一位是硕士生,但是对研究有很好的悟性。到济南的第一天,因为人才中心内部系统的问题,用了整整4.5个小时办入住,但是我们有了大把的时间讨论研究的话题。我觉得中心的青年学者可以很好地发挥她们的特长,了解、跟踪来驻研的学者的研究问题,同时系统地了解来驻研后的学者对中国、对孔子的了解的程度的变化,为驻研项目的长期运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今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核心内涵?

富萍萍:费老的这句话用极简洁的语言非常精确、生动地道出了人与人、社群与社群,乃至国与国在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的姿态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商界的跨文化研究常常停留在发现彼此的不同处,并展示这些不同如何影响个人、企业之间的互动。很少有从“美美与共”的角度去作对比。我个人认为这是现代社会所有人都需要树立的态度。有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去发现、欣赏,并向他人、其它组织和民族学习他们的长处。

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特点都不同于西方文明,由此形成的哲学的内涵也不同西方哲学。我们既需要学习了解自己的文明史,也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欣赏别的文明史,了解之后才可以理解,理解之后方能互相欣赏。只有当各国都秉持那样的态度,才有可能让文明在和平的轨道上持续并深化。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您认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文明对话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富萍萍:我了解的非常有限。但是从我自己两次参会听到的非常有限的内容来看,我觉得论坛提供了一个各国学者可以交流思想、了解中华文化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平台。我自己近10年来关注的是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企业界的运用,看到了非常可喜的结果。但是在与不同国家的学者接触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国外有不少学者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的情况都了解甚少。我前年去波兰,非常吃惊地发现,在信息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居然还有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当成50年代的苏联。我在波兰的大学里介绍中国的情况,有学生直接跟我说我介绍的情况与他们了解的中国不同。

百闻不如一见,让国外对儒学研究有兴趣的学者亲眼看一下儒学在当今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再向人介绍什么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一定会很有效。随着这样的交流的增加,我相信文明论坛的也许就会最有效地向世人展示:为什么徐梵澄先生说儒学不需要“制度化”,而我们必须首先成为“精神化”的人,现代的中国乃至世界才有希望。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本次论坛还设置有关于“儒家文化、家庭伦理、中医药文化、金融文化、水资源利用保护、人工智能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分议题,您的学术研究是否有所涉及,请选其一发表观点见解。

富萍萍:前面提到我们的研究主要是儒家文化在商界的应用,主要对象是领导,我们称之为人文领导。人文领导注重领导致力于帮助人实现其完整的自我价值,而不是仅仅把人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这与儒家“学以成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相呼应的。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让那些看的见的技术手段、专业知识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是那些看不见的内在的品质、美德却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对儒家人文领导力的研究始于2014年。当时我们注意到所调研中国企业的领导人表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例如:不计代价为员工提供学习人文思想的机会和条件,竭尽全力关爱、照顾员工及其家属,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活动等,但是现有领导理论却不能解释我们的发现。后来,基于人文管理的有关文献以及更多的访谈结果,我们提出了人文领导理论。通过召集不同国家的学者研究他们本国的人文领导案例,我们发现人文领导者在个人日常生活和企业管理活动中都自觉践行人文价值观,具体表现在整体性和发展性思维以及追求共同利益上,由此,我们得出了人文领导具有普适性但是领导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会因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的结论。为此,我们进一步结合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提出用儒家的明德立心、修己达人、 以义为利、 允执厥中以及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识别儒家人文领导的特征、行为和作用机制,以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最近这两年我们又融入了AI的影响因素,认识到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就代表着所有组织都希望在人身上看见的美德。我们发现的儒家人文领导的五个特征——修己正心,人文关怀,人文教育,平等尊重,协和万方——也集中、全面地反应了这些美德。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准备进一步阐明儒家人文领导如何通过自己的美德的感染、行为的感化,加上公司人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强化,来引导鼓励员工培养和打造自身的美德。美德是全人类都公认的行为中的要素。我们相信儒家人文领导对员工自身美德的打造的影响一定会吸引各国的学者结合自己国家的文化研究本国的人文领导,丰富领导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企业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网:您是否在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若有,能否简要概述下您的核心观点及其内涵。

富萍萍:我这次投的稿子是我和清华大学的曲庆教授,以及希腊的Ioanna Patsioti和George Gotisis两位哲学教授合作写的。

众所周知,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下,商业世界的快速发展与领导伦理缺失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一方面,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商业活动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商业丑闻频发,如财务造假、不正当竞争等,这些事件背后反映出的领导伦理问题令人深思。传统监管手段,包括法规制定和审计监督等,在应对这些问题时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领导力的培养,而美德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亚里士多德和孔子作为东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伦理道德学说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枢德,强调美德是“极端之间的中道”,需要通过习惯养成,具有很强的情境依赖性;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儒家的五常德,认为这些德性是内在的,需要通过个人的持续努力和实践来实现“君子”人格。然而,目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只是分别介绍或比较这两位圣人的道德学说,缺乏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同时,现有领导力文献对“美德”的定义也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框架。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整合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学说,提出一个理论框架,为那些希望培养自己美德并引导他人的人提供指导。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Baidu
raybet雷竞技官网入口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