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老中青三代人唱起《沂蒙山小调》,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的青年职工李芳芳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眼泪。在她心中,无形的精神有了可感的形态。“《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白石屋村在山东文旅·天蒙山景区,宣讲中提到的那些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故事,就发生在那片大山里。”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保护和运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今年8月中旬至9月底,省委宣传部会同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省人大办公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单位,广泛组织开展“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省市县开展活动3200余场,受众44万人次,在全省掀起沂蒙精神的学习践行热潮。
讲什么?
“随时做好被提问的准备”
既有省级理论专家作示范宣讲,又有小戏小剧《沂蒙那段情》《乳娘》;既有“沂蒙新红嫂”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的动情回忆,又有老中青三代人齐唱《沂蒙山小调》……
8月21日,“沂蒙精神代代传”首场主题宣讲在临沂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大剧院举办。420多位党员群众代表,在现场沉浸式感受沂蒙精神。
如何理解沂蒙精神?为什么要践行沂蒙精神?必须从理论的高度进行阐释,从源头严把宣讲内容,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与政治灵魂。
为此,省委讲师团会同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史志研究院)组建了宣讲提纲孵化小组,省委领导同志撰写提纲,带领宣讲团队反复打磨提升宣讲稿件,按照推动“党群同心、军民情深”达到更高的层次、“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达到更高境界的目标,围绕沂蒙精神“为什么传”、“传什么”、“怎么传”三个核心问题展开深度剖析——揭示沂蒙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同根同源,铸就党政军民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阐释其蕴含的“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以心换心、画好同心的鱼水深情”“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制胜法宝”“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的丰富内涵;明确从着力增强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文化生命力、示范带动力、组织战斗力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路径。
知名学者和专家的加入,让主题宣讲活动“含金量”满满。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史志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部门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到省属企业、驻鲁部队、省属高校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宣讲。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与现场观众的交流,是建立在充分调研与深入理解之上的专业回应,“要随时做好被提问的准备”。
齐鲁大地,红色热土,山山有故事,河河有传奇。枣庄市将沂蒙精神与铁道游击队、台儿庄大战、运河支队等红色资源相结合。泰安市以“九一八”事变为切入点,融入东平战役作战令、陆房突围等史实,从民族苦难史中诠释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价值。菏泽市结合冀鲁豫边区的革命斗争史,生动展现当地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无私奉献和英勇顽强。
怎么讲?
“这才是老百姓的菜”
红色精神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崇高的理想,若仅以抽象概念灌输,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活动突破常见的概述式讲解,采取“理论宣讲+小戏小剧+红色故事+TED演讲”形式开展。这种互动化、沉浸式的体验,贯通历史与现实,精神的传递也因此更具穿透力。
“这碗饺子,不敬天不敬地,就敬为救咱朱村牺牲的战士们!”情景剧《第一碗饺子》里的这一声呐喊,喊出了“祭英烈,奠忠魂”的传承,让观众在热泪中感受82年前,临沭县曹庄镇朱村24位战士抗日保村的壮烈。
“什么叫党群同心,什么叫军民情深?这一刻,都具象为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这,才是老百姓的‘菜’!”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党校张彤感动地说,红色故事里有革命先辈踏过的泥泞,有剪不断的军民情谊,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省直机关宣讲员,要做好学习研究,丰富表达技巧,把这份宝贵的精神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宣讲,从来不是照本宣科地复述。面向群众的宣讲,更需要摒弃枯燥的理论阐释,以场景的沉浸、情感的流动,唤起心中的共鸣。
小戏小剧以接地气、有活力的形式,微观切入场景、具象勾连情感,为干部群众具象感知红色精神搭起了桥梁——《第一碗饺子》《沂蒙那段情》《乳娘》等作品以革命年代的具体感人事迹为内核,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诠释沂蒙儿女的忠诚与大爱。《你,从未走远》《永远的怀念》《巧脱身》《跨越时空的承诺》等作品回望峥嵘历史,让红色精神激励着后人接续前行。
接着讲!
接力信仰的远征
从沂蒙精神发源地,到省直机关、省属企业、省属高校、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宣讲现场,从红色岁月的峥嵘里寻找沂蒙精神力量。
在走进省属企业报告会中,来自新华医疗的宣讲员以《跨越时空的承诺》为题重温了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革命炮火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峥嵘岁月;来自山东黄金的宣讲员以《十三万两黄金送延安》为题,沉浸式演绎惊心动魄的运金故事,带领观众走进用忠诚与信仰铸就的抗战岁月。
在走进军营报告会中,宣讲专家结合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新时代强国强军实践,引人入胜;海军某部官兵沉浸演绎《爆破英雄王凤麟》,带领观众重回马鞍山战场,感受用生命与忠诚铸就的民族气节;青岛市红色故事《巧脱身》通过讲述机智惊险的游击作战情节,展现齐鲁儿女在烽火岁月中以谋略与胆识应对强敌。
在走进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报告会中,济南市推荐小戏小剧《庆功酒》,讲述了1945年抗战时期一支仅剩6人的连队在长清区马岭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往事,既缅怀不朽英魂,更致敬今日盛世。
同时,依托山东省数字文化大平台,设立“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专家库,从全省范围内调度红色宣讲剧目,为基层提供“点单派单”服务,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有力保障。
省委讲师团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全省沂蒙精神代代传实践活动统一安排,进一步常态长效宣讲,紧密结合各市各单位的需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以小分队的方式、采取“小新活”的形式,让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热情传承下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雷竞技ray官网下载基金会微信
孔子网APP